2011年10月5日
根据保健促进局在去年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有八成本地人每天摄取的盐分量,超过了健康标准。每日的盐标准 摄取量为5克,相当于一茶匙;但是本地人每日平均的盐摄取量却高达8.3克,超出健康标准的六成。保健促进局表示,摄取过量的盐分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风险 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引发中风、心脏病和肾衰竭的罪魁祸首。目前,患有高血压的国人高达23%。
另外一个同样叫人吃惊的调查结果是,本地 人摄取的盐分,有六成来自盐巴和酱料,37%来自加工食品如鱼丸、鱼饼、面包和面条等,其余的是新鲜食品中的盐分。这意味着只要在小贩中心吃一餐,就有可 能摄取超过一天标准的盐分。比如,一碗鱼丸面汤就含有7.3克的盐、一碗马来汤面(mee soto)有6.7克、一碗虾面6.1克。对于每天都在外用餐的上班族,这无疑是值得警惕的讯息。
对800名年龄介于18岁到79岁的 本地居民尿液样本检验结果,可以发现30岁到49岁的成人,每天的盐分摄取量最高,达到9克。这是因为他们每天至少有一餐或两餐外食。此外,本地小贩餐饮 业“食阁化”——由财团统一经营、食材由工厂加工生产——的结果,意味着食品为了保鲜及美味而含盐量越来越高,但消费者的选择却越来越少。再加上现代职场 的竞争日益激烈,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在外用餐的机会增加,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国民的整体健康。
新加坡开埠初期,物质贫乏,加上南来的移 民多是从事劳动量大的苦力,在饮食习惯上逐渐形成高脂肪(烹调手法多煎炒油炸)、高蛋白(物尽其用地食用动物内脏)、重口味(各种咸、甜、辣的酱料来增加 口感)的所谓南洋风味。虽然现代人的劳动量已经没有上一代高,可是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却不易改变。美国快餐的引入,无异雪上加霜,各类“富贵病”遂流行起 来。
人文学者都知道,文化习惯的改变耗时费力,最为困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知道了目前的饮食习惯,将会导致长远的公共医疗问 题,就有必要寻找解决之道。保健促进局的营养卓越中心,已经开始和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标新局等机构合作,推出兼顾功能性、创意、营养、效果、有科学依 据以及可口的FINEST食品计划,针对国人的健康需求,研发较健康和功能性的食品。
除了从日常的小贩食品入手,减少其食物的含盐量, 国人自己也可以主动调整心态及饮食习惯,例如平时在外用餐时多吃水果,有机会就尽量使用新鲜食材,少吃加工、烟熏及用盐巴防腐的食品。所谓“病从口入,祸 从口出”,每天超标地摄取过量盐分,对身体是个不小的负担。享受美食固然是人生乐事,对于让自己享乐的身体,多少也应该予以照顾;等到得病后必须戒口,悔 之已晚。
好习惯从小养成,学生每天在学校用餐,正是社会可以介入的好机会。作为打造本地健康饮食环境的一个环节,保健促进局最近就在伟 林小学启动“保健学校食堂”试验性计划,让学生在校内享用健康套餐,培养他们健康饮食的习惯。类似的计划值得尽快普及,让更多学生受益。言教不如身教,家 长也应当以身作则,在家里多采用新鲜食材和自然调味料,外食时也尽可能少吃重口味或高盐分的食物。
改变饮食习惯,尤其是对每天都需要在外用餐的国人,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在了解了日常生活中过量摄取盐分的事实后,必须转化为自身的健康意识,一有机会就身体力行,尽量减低这个长期隐患的威胁,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