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启祥 林妙娜 刘丽仪 陈锦柏
8名中学生为“重生救世”相约跳楼案昨天进入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研讯。证人不仅爆出邱建捷最近被心事困扰的内情。
在庭上供证的5名年轻证人当中,三人一直到了邱建捷(16岁)和佘灿鸿(16岁)跳落地上后,才惊慌却步。另外一人一早就断然拒绝邱建捷的跳楼建议,另一人在跳楼当晚到了邱建捷的家后,临阵退出。
由于法庭发出庭令不准媒体公开证人身份,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证人出庭的顺序,以A、B、C、D、E报道。
验尸庭昨天已经完成这起案件的研讯,验尸官将在本月16日下判。
侯启祥 林妙娜 刘丽仪 陈锦柏 报道
集体跳楼案发生前几天,邱建捷情绪反常,学校有人传说他是“冒牌乩童”。
17岁的证人E之前在口供书中说,去年8月18日至20日之间,佘灿鸿曾经打电话给他说邱建捷最近被心事困扰,对生命感到厌倦,叫他一起过去邱建捷的住家。佘灿鸿也对他说,邱建捷觉得世人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活,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
他说:“学校的人也开始瞧不起这群朋友,因为他们认为邱建捷是个冒牌乩童。”
证人E原本加入了“圣龙府”,但在去年初他希望能专心念书,疏远了这群朋友。他认为他们花太多时间聚集在一起玩网上游戏。
不过,他有出席案发前一晚的烧烤会。当晚他发现平时看起来开朗活泼的邱建捷“有点反常,而且面无表情”。佘灿鸿则显得比平时开心。
除了被同学当成“冒牌乩童”外,邱建捷也有其他的烦恼。
16岁的证人B说,邱建捷曾向他透露经济方面的困难,并且深受父母离异影响。
虽然多数证人没有详细道出他们深信邱建捷的理由,也没有以领导人和追随者来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表示,邱建捷是他们的朋友、好兄弟,所以他们都愿意相信他所说的话,包括去死。
证人B形容,邱建捷样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他当对方是大哥哥,尊重他,有什么问题就找他帮忙。
他也说:“集体自杀是邱建捷的主意,我们当时信任他,因为他是神明的信使。”
上屋顶跳楼不成,下来就打退堂鼓的17岁证人D则说:“邱建捷可以通过扶乩和神明沟通。他也会给我们好的建议,叫我们不要做错事。”
对原本打算参与集体自杀的证人C(18岁)来说,他是看到两名死者坠楼后,才开始怀疑“死而重生为屠魔者”之说。
证人C说:“他们原本说,死后会回到这个世界斩妖除魔,可是他们跳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因此我不再相信重生为屠魔者了。”
证人C原本紧跟在邱建捷和佘灿鸿后跳楼,并表示信任邱建捷这个朋友。不过,他和及时打退堂鼓的证人D一样,曾经在不同时候以为邱建捷是在开玩笑。
证人C说,他第一次听到“死而重生为屠魔者”的建议是在邱建捷的家里,他当时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所以没有回应。后来当他在烧烤会上再次听到邱建捷提起这件事时,他感到震惊。
证人D在烧烤会上听到集体自杀的建议后,先是以为邱建捷在开玩笑,但是到了凌晨3时,大家准备到邱建捷的住家,玩笑话眼看就要成真时,他开始紧张起来。
他说:“我非常担心,不停地想着我的家人,但是我保持沉默,静静地跟着大家。”
“从屋顶下来后,我哭了,央求大家不要去死。我还年轻,而且有家人要照顾。其他人则保持沉默。”
证人B则供称,当邱建捷提出集体自杀的事,他想到家人,不想失去家人,所以自己并不打算跟着跳。但是因为他们是他的朋友,他只好跟着到邱建捷的家,劝他们不要寻死。不过,他最终还是说服不了邱建捷。
证人在案发后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查案人员集体跳楼的计划,而是声称他们是在吃完宵夜回来,才发现躺卧在组屋底层的两名死者。
证人C说:“我后来决定说出真相,因为我相信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当初不说真话是因为我觉得,牺牲自己性命来斩妖屠魔的说法,实在很难让别人相信。”
证人D退出跳楼计划后,就离开邱建捷家。当他回到家里,洗完澡后,接到证人C的电话,才得知邱建捷和佘灿鸿已经跳楼。他过后拨电通知证人E。
乩童现身说法:
没听过神明要人自杀救世之说
“我不曾听说哪个神明要信徒结束生命以拯救世界。”
曾在神庙当了5年乩童的谢敏力(50岁)接受本报访问时说,烧香拜神的人,当然是相信神灵的存在。而乩童在扶乩时,神明附身是设法帮助他人消灾解难,提供一个指引方向的参考。
他说,相信有神明并没有错,因为神明可以给我们指点迷津,但不能沉迷,走火入魔而完全丧失了自我,以致做出异于常理的行为,酿成不幸事件。
他说:“我从来不曾听说,哪个神明曾指示信徒结束性命,或集体作出轻生举动,更没有听过了结性命可以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
谢敏力说,这起少年集体寻死的事件,不可思议,他认为这群男生是过度沉迷而走火入魔。
他说,邱建捷那些原本也想与他一起赴黄泉的朋友,也许在生活或学业上碰到不如意的事,又找不到适当的对象倾诉或协助,见到当乩童的邱建捷在“神明”附体后能帮助他人消灾解难,渐渐地受他影响,相信他所言。幸好他们在临跳前一刻清醒过来,没有全然相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谢敏力也说,神庙的存在必然有它的意义,那是许多人心灵的寄托。身为乩童,他并没有因扶乩时神明附体而飞黄腾达,他依然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他也说,男生们自封为“虎斧大元帅”,还有各种不同的封号,显然已经把自己当“神”,活在虚幻世界中了。
13岁男生:我们的计划很笨
“我知道我们的计划很笨,我再不会去寻死。”
原本打算一起跳楼的男生中,年龄最小的仅13岁,稚气未脱,目前念中二。他和7名男生相约跳楼自杀,但他和另外5名男生临阵退缩,只有邱建捷和佘灿鸿真的跳下楼。
由于法官已经发出庭令,不准媒体公开男生的身份,我们称他证人A。
证人A昨天供证说:“我不再相信屠魔者,那种事根本不会发生。”
政府律师问他当初以为会有什么事发生,他说:“被妖魔攻击。”
他也供证,邱建捷要他每天打坐4个小时,并告诉他,打坐118天后便拥有斩妖除魔法力,可以拯救世界。不过,他达不到邱建捷的要求。
邱建捷告诉他,现在唯一方法就是大家一起死,重生成为“屠魔者”。
验尸官问他是否知道死亡的意思,他答说:“不知道。”
验尸官问他听了邱建捷的话后有何反应,他说:“我感到害怕。”
“我怕死,每个人都怕死。”
但他说,他同意邱建捷提出以死重生成为“屠魔者”的建议。他说,第一次听到“屠魔者”的时候,他以能够成为“屠魔者”而自豪。
不过,当政府律师问他是否知道“屠魔者”是什么,他却答说不知道。
他也说,邱建捷曾一次在扶乩时指他们及格是“被选中者”。当时邱建捷有“神明附体”,他以为这是神明的指示。
谈到事发当天情况,证人A说,当天,他们参加烧烤会,邱建捷重提自杀的事,他当时感到害怕。尽管如此,他还是附和了对方的作法。
邱建捷提议那一天从屋顶跳楼,他们当时犹疑不决,感到害怕。不过,他还是跟随了。
8月23日凌晨,邱建捷和佘灿鸿真的从邱建捷在惹兰达迈第667座组屋9楼住家跳下丧命。
当天采访的媒体在邱建捷住家外水管槽里发现日记本子,之前以为是邱建捷的记录,经警方调查,发现那是包括证人A在内三名男生的日记,内容记录他们的冥想和日常活动,以及证人A和另一名男生的告别信。
警方展开调查,证人A原本在口供书中隐瞒集体自杀的真相,但他最后招认一切。
政府律师问他为何隐瞒,他答说,他们要做的事让人难以置信,他害怕没人会相信。不过,他知道给假口供是犯法的,所以后来招认了。
专家分析笃信“自杀救世”心理
医院精神专科医生:
生活不如意 迷信神奇力量
一般人诧异为何8名少年会相信牺牲自己就可以拯救世界的荒谬说法,精神科医生说,这在国外并不罕见,因为一些信徒可能因为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又深信自己有神奇力量,要对世界有所奉献,于是选择牺牲自己来拯救世界。
伊丽莎白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杨家乐昨天受访时指出,这起案件应该不是受到线上游戏影响才发生的,一般上,只有年纪更小的人,才会单纯受互联网影响,他们通常是小学生,还没有分辨能力,也不清楚何谓死亡,所以贸贸然模仿。
他说,像这8名少年一样,相信自己集体自杀后可以重生的案例,在国外并不罕见,外国发生的一些集体自杀事件,他们都相信自杀后可以重生。此外也有人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变卖财产后跑到山洞躲起来。
但他们大多是成年人,年轻的比较少。
杨家乐说,一般上年轻人也较不迷信或笃信神奇力量,这名乩童和其他成员那么年轻,居然相信神明,使这起案件变得更为特别和罕见。
他说,人们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这种信念,如在现实生活中,频遭欺负又无力改变,就会希望在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寻求满足。他们也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不如意,逃避现实。
另一原因是这些信徒认为自己有神奇力量,在世上肩负特别任务,牺牲自己后,就可以完成在世上的任务。他说,年轻人的思想比较不成熟,容易受周边朋友或事物影响,因此也不排除让他们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原本不相信的,也会渐渐接受。
两名“身先士卒”的男生跳下身亡后,另外5名男生及时清醒过来,制止了这个疯狂的行为。这5名活下来的男生,心理上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杨家乐说,他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罪恶感,一方面有人会懊悔没有及时阻止朋友跳下,另一方面有人也会内疚没有遵守诺言,一起跳下去。以这起案件来说,带头的邱建捷是首批跳下楼,可是他并没有重生成为“屠魔者”,他所谓的世界大战也没有来临,活着的几个男生看到这个情况,立即发现之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杨家乐说,5名生还者在目击同伴坠楼后,除了一般的震惊,他们也会觉得后悔,让同伴在眼前跳楼也没有阻止。但还好他们不只有一人,可以在事后相互分享想法,互相扶持,比较容易渡过这个难关。
社会学系副教授:
受电脑游戏角色扮演影响
虽然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男生不是直接受电脑游戏影响,但也有学者不以为然。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陈恩赐副教授说,以为自己可以死后重生拯救世界的想法,在本地并不普遍。如果不是因为药物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他推测他们是受到电脑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所影响,他们很可能在游戏中发现自己可以掌握大环境,同时有能力扫除障碍,与现实世界的情况完全相反,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