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9

要学好华文 须先热爱华文 杨莉明与学生分享学华文经历 (2009-04-15)

谢婷婷

  要学好华文,就必须先热爱华文。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杨莉明上星期六在华侨中学举行的中学华语辩论决赛中,对在场的中学生说,本地学生学华文的心态可分为三类:得过且过、不落人后和热爱华文,只有选择热爱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双语甚至双文化人才。这不是单靠环境造就的,主要是个人有意识的选择。

  她以自身经历加以说明。当年在英国深造后的毕业旅行,她选择从俄罗斯坐六天火车到北京;1996年,在经济发展局任职时,她放弃到欧美的机会,选择到苏州工业园;97年香港回归,她飞到香江近距离感受中国人的自豪,她认为这是无法从媒体报道中体会的。

  除了从文字上获得知识,她更强调实地的观察和体会,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室,跨越课本”。

  能说流利中英语的杨莉明坦言,自己并非一开始就热爱华文。她形容自己小学时是标准的“红毛派”,升中学后却在德明政府中学这所传统华校念书。最初一两年,她把学习华文当成苦差,因为中一那年,老师就要他们背一千条成语,而且每个学期都考中华历史,每次她都冒冷汗。但在中学,她领略到华乐的优美,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三那年,杨莉明第一次和家人到中国参观北京故宫,感受到文化震撼。那年,中国刚改革开放,没有什么游客,只有少数成功办理签证者获准前去观光。她说:“当门一开,整个故宫只有我们20人,在那种情况下,你可以感受到那种气派。

  杨莉明虽然选择热爱华文,但她认为自己还不算精通双语,只能说是通晓双语。她还举例说明学习华文如何让她毕生受益。她说去年到西班牙度假时,因不谙西班牙语,只能在中餐馆与服务生用华语交谈,结果反而通过华人了解西班牙社会和当地移民政策。

圣尼各拉女校夺冠

  圣尼各拉女校夺得第六届全国中学华语辩论比赛冠军,该校中四学生吕爽也勇夺最佳辩手,亚军归正方立化中学,辩题是:主办青奥会,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比赛吸引了28所中学派出168名学生参加,比赛从分区初赛至全国半决赛,历时2个月。

  统筹比赛的谢丽香老师说:“这届的特色是吸引了几间传统英校,如圣伯特里中学、圣希尔达中学也来参与华语辩论比赛。令人高兴的是,两间邻里中学也有亮眼的表现,毅道中学和红山中学一路披荆斩棘,打到分区决赛。”

  比赛由华侨中学主办,《联合早报》联办,中正总校、立化中学、南华中学和南洋女子中学协办。

6 comments:

Jun wei said...

读了这则新闻,我非常同意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杨莉明所说的,那就是要学好华文,须先热爱华文。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热爱那样事情。一旦热爱,就会一种无名推动力,慢慢地你会看到你在进步。

说到华文,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华文,往往不把华文当做一回事。还有现在学生的华文水平确实比不上上一代,写起文章来不但错字连篇短小的文章,也要查上好几遍 字典。

由于学生所读科目以英文为主,因此极少时间接触华文;又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讲英语为主的国家,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大家都选用英文作为交流语言。无形中,学习华文的进度非常缓慢。

要提高华文程度,我认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学华文,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华文。老师也应该多开导学生华文的重要性。他们也可以类似的活动或者比赛如第六届全国中学华语辩论比赛,以提高年轻一代的华文水平。家庭里也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华语学习环境,使孩子有华文的底和水准。

Tanyanzhao said...

读了这则新闻,我不禁感到担忧。身为一名中学生,我认为现代的学生对华文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是值得社会关注的现象。我认同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杨莉明所说的,如果要把华文学好,就要热爱上它,无论是什么科目,只要对他有兴趣,想多认识那个科目,就可以学好。
我认为学生们对华文没兴趣或无法把它学好的原因有好几个。第一是杨莉明所说的,学生们对学习华文的态度不对,因此不管华文科再有趣,学生们也无法认真听课,学习。再来,越来越多现代的家庭在家里使用英文而不是华文,这导致学生们没有多接触华文,因此我国的华文程度会跌。不知这样,英文身为全世界的第一语言,大多数的国家都认识英文,因此学生们就认为华文不重要,认为英文比较重要,忽略了华文。
如果不好好学习华文,以后我们的下一代就会认为华文并没那么重要,而导致我国的华文水平一落千丈。华文也可以帮助我们将来与别的国家谈生意如中国等国家。为了要让学生们能够学好华文,我建议学校可以改变学生对华文的态度,这样学期华文也会比较有趣。学生们也要为自己进一份力,在家时多用华语,多读些华文书,而不是天天在玩。
重而言之,华文不识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语言,毕竟我们是华人,不可以忘记自己的母语,要饮水思源。说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学生们有真确的学习态度不容易,要靠自己与家人和老师或朋友帮助。可是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学习,在烂的同学也可以把华文学好。
陈彦兆(27) 3F

Unknown said...

黄献维 (23) 3F
新闻读后感
要学好华文 须先热爱华文 杨莉明与学生分享学华文经历 (2009-04-15)
读了这篇新闻报章后,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是的,如果要学好华文的话,就必须要热爱华文。但是现在在新加坡,大多数人如青少年不好好学好华文,这现象令人担忧。
以我的看法,他们不学好华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华文根本都不重要。在他们的眼里,英文才是重要的。去外国时都是以英文和别人沟通,根本都不需要花纹。因此,他们就不重视华文,不好好学华文。
另一外原因是由于在家里的影响。父母亲一直以英文和年幼的孩子沟通,孩子长大后也同样以英文和 别人沟通 ,很少用华文。他们在学习华文时就遇到困难,认为华文很难,就不热爱华文,不好好学华文。
如果要学好华文,就须先热爱华文。这个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是的,如果一个人热爱华文,就不会认为学习华文是一个烦恼的过程,反而会喜欢花纹,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当然,家长和老师也有重责任。他们可以和幼小的孩子分享学华文经历,让他们对华文感到兴趣。这样,他们长大后就热爱华文,鼓励其他人学华文。
当然,学华文不只是看着书本而背华文字,老师也可以鼓励他们“走出课室,跨越课本”。这样做,学生就会认为学习华文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让我们大家一起热爱华文,学好华文吧!

MSCO said...

张彤 (33)
3I

读了这则新闻报道后,我也有同样的感想。要学好华语,就要先热爱它,了解它。学华语就像我们学任何事情一样,必须要先对他感兴趣,才能学的有声有色。要不然,跟定会半途而废,失去兴趣的。就如这篇新闻报道里的老师一样,她说“要学好华文 须先热爱华文”。

当今社会里,年轻人少说话语的现象日夜增加,他们认为说话语十分老套,一点儿都不酷。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一传十,十传百,只要有一人对话语不感兴趣,他的朋友也会跟着失去兴趣。而且,他们认为谢华文子也十分难。由于要记住许多比划,他们更觉得学话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都对话语不感兴趣。

再加上,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就是英语,所以这些年轻人都是受英语教育的,每一个科目都是用英语解说。

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西方人都很时髦,跟得上潮流。新加坡也不能跟不上这潮流,所以大家都追看西方影片,讲英语,希望让自己变得时髦一点。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发简讯,和朋友聊天,用的也都是话语。他们都认为打英语字母比打华文字容易多了,况且打英文字母还能用缩写,非常实用。但华文就不同了,要现想要打得字的拼音怎么拼,然后还要把那个字找出来,超级浪费时间。所以这些年轻人都对华语不感兴趣。

虽说如此,如果他们趁现在还年轻不赶快学,等老了再来学,后悔就太迟了。中国正在迅速成长,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所以掌握好话语能在我们长大之后,上半时用到。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要我们学好华文。

学好了华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都能用得到。但是要学好它并不容易,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要天天说,经常使用才行。最主要的是这个社会要认同华语,一起说话语,那我们才能把话语说好。

MSCO said...

lov_aht0ng@hotmail.com

MSCO said...

张彤 (33)
3I

读了这则新闻报道后,我也有同样的感想。要学好华语,就要先热爱它,了解它。学华语就像我们学任何事情一样,必须要先对他感兴趣,才能学的有声有色。要不然,跟定会半途而废,失去兴趣的。就如这篇新闻报道里的老师一样,她说“要学好华文 须先热爱华文”。

当今社会里,年轻人少说话语的现象日夜增加,他们认为说话语十分老套,一点儿都不酷。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一传十,十传百,只要有一人对话语不感兴趣,他的朋友也会跟着失去兴趣。而且,他们认为谢华文子也十分难。由于要记住许多比划,他们更觉得学话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都对话语不感兴趣。

再加上,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就是英语,所以这些年轻人都是受英语教育的,每一个科目都是用英语解说。

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西方人都很时髦,跟得上潮流。新加坡也不能跟不上这潮流,所以大家都追看西方影片,讲英语,希望让自己变得时髦一点。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发简讯,和朋友聊天,用的也都是话语。他们都认为打英语字母比打华文字容易多了,况且打英文字母还能用缩写,非常实用。但华文就不同了,要现想要打得字的拼音怎么拼,然后还要把那个字找出来,超级浪费时间。所以这些年轻人都对华语不感兴趣。

虽说如此,如果他们趁现在还年轻不赶快学,等老了再来学,后悔就太迟了。中国正在迅速成长,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所以掌握好话语能在我们长大之后,上半时用到。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要我们学好华文。

学好了华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都能用得到。但是要学好它并不容易,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要天天说,经常使用才行。最主要的是这个社会要认同华语,一起说话语,那我们才能把话语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