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慧玲
下个星期起,当你乘车经过淡滨尼路时,或许不会感觉有何不同。但在那条路上,有这么一小段特别环保的“绿色车道”,采用大量的再循环材料建造而成。
陆路交通管理局下周起将展开为期六个月的试验计划,测试使用再循环材料来铺设所有四层车道结构的可行性。一旦“绿色车道”成功,新加坡不但可以减少因建设道路对进口花岗石等原料的依赖,实马高垃圾埋置场的寿命也可延长25年。
每条公路都有四层结构,而目前铺设公路多数使用掺拌花岗石的沥青作为原料。朝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迈进,陆交局计划利用垃圾在经过焚化炉处理后残留的灰烬(incineration bottom ash)来铺设最底下的第三和第四层路基,上面的第一和第二层的沥青混合料(asphalt mix)则会掺入30%的再循环沥青混合料。
虽然本地之前也曾展开测试计划,利用再循环物铺设路基,但往往只用在车道结构的其中一层。所有四层结构都采用再循环物还是第一次尝试。
这次的试验计划将用在淡滨尼路和德福二道交界处,朝加冷巴耶利峇高速公路(KPE)方向的200公尺路段。
陆交局副局长(基础设施与发展)林木岩说,测试地点在重型车辆停车场外,不只车流量高,道路的负荷也相当重,相信是最理想的试验地点。一旦试验证实“绿色车道”可行,当局会进一步同业者讨论全面采用的可行性。
目前,在新铺设的车道中,已经有25%的花岗石材料采自旧路取下的再循环沥青混合料。林木岩希望,长久下去,当局可以把铺设道路使用的再循环材料提高到70%。
他说:“今天,我们使用的多数花岗石材料都是从外国进口的,一旦我们采用垃圾焚化炉底灰,利用的是从垃圾转化的灰烬。进口原料价格可能因市场和政治等因素变动,但至少焚化炉底灰的制造价是稳定的。”
林木岩说,由于试验还在初期阶段,而且花岗石的时价起伏不定,“绿色车道”的成本效应还有待确定,但按照公路建设工程每年需要两三百万公吨的花岗石看来,每年至少也可以节省几百万元。
或许再循环物不会比天然原料来得坚固,但当局表示,实验室模拟测试显示,拟定推行试验“绿色车道”可以安全使用。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