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0

调查:本地青年 四分三不常运动 (2010-01-12)

何惜薇 报道

  一项反映本地青年运动习惯的调查显示,受访的1238名14岁至22岁的青年中,只有稍微超过四分之一是运动活跃青年,每周至少运动三次。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张思乐认为,这样的运动频率确实有待改进,因为求学时代对体育运动态度,往往左右成长后的运动频率。

  张思乐也指出,虽然今年举办青奥运,相信会让人们更重视体育文化,但在这之余,人们也应经常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为了解本地青年的运动习惯与态度、购买体育用品的喜好,及在何种情况更热衷于运动,淡马锡理工学院行销及零售管理专业文凭课程的学生,去年5月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5.7%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运动三次,当中66%是男性。

  相对于运动活跃青年最常踢足球(22.6%)和打篮球(17.6%),一个月运动少于一次的非活跃青年偏爱打羽毛球(15.8%)、跑步(12.5%)和游泳(11.8%)。受访者在过去一周里最常参与的运动项目则是跑步(18.1%)、踢足球(10.5%)和上健身院健身(10.4%)。

跑步运动最普遍

  调查报告解释,跑步是学校里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也是健康指数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是青年们经常参与的运动:“不过,青年把跑步视为必须参与的项目而非所好。”

  调查也发现,平时是否积极运动,与全国体能测验(NAPFA)表现有直接关系。活跃青年中,78.6%在NAPFA至少得银牌。

  调查也探讨青年对体育用品的态度,在“1”代表强烈反对和“5”代表强烈赞成的调查中,最受青年认可的三个句子是“会花更多钱买优质体育产品”(此句子获得的平均分数是4.01),“觉得参与体育活动是重要的”(平均分数是3.93)和“会告诉他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用品品牌”(平均分数是3.57);最不赞成的则是“体育产品品牌能反映身份”(平均分数是3.07),“追随体育用品潮流”(平均分数是2.99)及“觉得人们会以所穿的体育品牌评估他们 ”(平均分数是2.82)。

有趣的是,男女对体育用品的态度不尽相同。体育用品可分成有助提高表现的“表现产品”,及运动装或运动时尚。45%受访者对兼备两种功能的体育用品感兴趣,只有15%只对“表现产品”感兴趣,当中绝大部分是男性(71%)。29.8%的青年只对运动装或运动时尚感兴趣,当中62.6%是女性。

  淡马锡工院行销讲师吴志权认为,尽管调查访问了较多的18岁至19岁的学生(特别是工院学生),但仍具一定代表性。他说,尤其值得留意的是不经常运动的青年偏爱室内运动项目,但校方往往把相关设施保留给校队运动员,因此校方应更重视非活跃青年需求。

  他说,女性一直是比较少运动的一群,就算在求学时代,经常运动者中也只有三分之一是女性,这值得留意。

  至于青年不如想象中重视体育用品品牌,吴志权提醒,调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而且受访者大都还没有工作。

  据他观察即使是在以部分时间工作的半工半读工院生中,较多人把钱花在购买最新手机。他说,青奥运自然会使青年更关注国家选手表现,但这未必能激发他们经常运动。

  张思乐说,超过一半的本地人口每周运动一次,新加坡处处是体育设施,当务之急是让青年了解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希望父母在这方面也能多加鼓励。

1 comment:

Denovita AS-IS said...

本地青年,四分之三不常运动,可能是因为学校功课繁重,或者青年沉迷于电脑游戏。要知道,不做运动,会带来很多问题。没有运动,会使自己变胖,疾病更容易缠身。相反的,如果自己常常运动,身体健康就不会这么容易受到威胁。父母从小就应该教导孩子不可以暴饮暴食,不然长大后肥胖问题会造成很多不便。为了身体健康,大家应该每个星期至少运动三次。不管自己有多忙,自己一定要抽出时间运动,要知道,身体健康比任何事情重要。健康不能用金钱买,而是要自己调养而成的。就算自己再赚多一点钱,如果身体健康受损,那些钱便是白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