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庆荣
我国政府积极推广双语教育多年,论成绩,有可喜的进步,亦有可忧的滞留。
在历史与地缘政治的大环境下,为了促进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经济发展,实行英语为先,其他语文为辅的政策和导向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恰恰就因为这个缘故,多年来政府行政机关以至民间社会组织,都在不知不觉中对第二语文的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基本尊重心态。
政府与一些民间组织这许多年来推动华文教育和华语学习不遗余力,应予嘉许。但时至今日,可以观察到我们在推动学习华文的进程中,仍旧是以其经济价值为作重点。当学习一种语文的基本心态和出发点是过度以其实际“利用价值”为考量时,必定产生利我者留,无利我者弃的结果。
这些年来一再发生的英文翻译华文的笑话,所折射的,正是我们对第二语文仍然欠缺应有尊重的事实。
为什么我们会一而再地在中英文翻译上出洋象呢?究其原因,是有关方面缺乏了对华文应有的尊重。当然,没有谁不知道,在新加坡,一切行政公文,通告以至一般民间和商用文件,都始于以英文作为表述语文的文本。这没有错,错在当你要翻译成华文时,没有严肃地把它当作是“一回事”。
在事后的剖析中不外是:没有(或没资源)请专人翻译,没有认真校对(或其团队中根本没有看懂华文者),亦或是归咎于因为没有时间,匆忙赶场所造成的结果。总之,都是一些欠缺说服力的理由。事实是只要有心在先,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障碍。
这样的处理态度,确实教人难以认同。我们以双语教育为荣,这种翻译上的不认真和错失,难免贻笑大方。
语文翻译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语句翻译,它必须完整地将整段文字所包含和欲传达的意思和讯息准确地翻译过来。因此,翻译者必须真正兼通两种相关的语文,才不至于闹出笑话。这现象不仅在新加坡出现,在中国国内也有许多中文译英文的笑话,日本商品包装上也出现不少高山滚鼓(不通,不通)的例子。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需自责自省的借口。
翻译笑话不断发生,我们不得不呼吁在推广华文学习的同时,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必须努力有意识地建立对华文应用的重视。所有行政和执事者都必须自警和调整对待华文应用以及使用华文时的正确心态,避免英文至上的心理。当然,我们也必须塑造国人自动自发和重视华文应用的社会环境。许多时候,我们注意到到,在不少场合,华文是因为民众大力呼吁或“情非得已”的勉强状况下,才付诸使用。因此,华文在人们(尤其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必然处于“二等”位置。要改变这种局面,华文就不能被当作“聊胜于无”的辅助语文。
作者为退休机械工程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欧镇玮 (26) 3F
随着岁月的推脱,我国的人民在英文优先的国家里,已渐渐地忽略了华文的重要性。
华文是华人们的文化,其中它具备着多年的历史,身为华人,我们又怎能把自己的
文化给搁到一旁呢?
我认为华文及英文就像人的双手一样,一定会有着一只常用及一只少用的手,但在
同时它们两都是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我国的人民应该尊重华文,而不只是
光学习它。
我国的政府能提议媒体多举办一些括关于学习华文的活动,也能用着华文歌曲来促
进人们对华文的认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期间也能跟他们多用华文来沟通,以便孩
子会对华文更熟悉。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