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先辈们要处理食物残羹,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找一块废弃的水池、坑或洞,以堆填的方式把食物废料都往里面丢。但那不只会导致这个环境发臭,还会引来蛇、虫、鼠、蚁,释放对环境有害的沼气。一旦下雨,雨水还会把垃圾冲进河流等,污染水源。
但有一个机器可以制造一个有氧食物分解环境,释放大量微生物,让食物废料在受控制的环境下被“吃”掉,彻底分解。
对于新加坡理工学院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中心高级科研学家潘春木博士来说,这是他见过最好的食物分解系统。
他说:“微生物跟你我一样,也需要呼吸周遭的空气。我们可以在没有氧气或有氧环境下分解食物。在两种环境下,食物都是靠微生物进行分解的。但在压氧环境下,微生物没有氧气,会被迫发酵,但这样的发酵时间比在有氧环境下漫长许多。不只这样,前者也会在发酵过程中释放沼气和难闻的气体。这是不可被接受的…… 更何况,前者在分解食物后还会留下大量积肥。相反的,经过有氧分解后,废料只会剩下漂浮在水里的灰烬样物质。”这些物质小于1.2公分,可排进下水道。
沼气对全球暖化造成的破坏,是二氧化碳的21倍。
不过,秉持着研究的精神,潘春木仍开始研究更有效的食物分解方式。食物的分解主要动用微生物,Bio-Helper仪器就是利用了三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帮人类“吃”掉我们无法吞进肚子的食物。但自然界里的微生物上万种,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偏好的食物,有的喜欢碳水化合物、有的喜欢淀粉、有的喜欢蛋白质,因此可能有更有效分解本地食物的种类。
另外一个方法是调教微生物,让它学会吃下自己原本不喜欢吃的食物。
潘博士说:“就好像婴孩不喜欢吃蔬菜,我们总有办法让他们吃。微生物是喜欢吃蔬菜的,不过它们吃得很少、很慢。我们也会有办法逼它们吃多一些……如果它们不吃,我们也不会给它们其他的食物选择,让它们饿肚子。微生物知道,如果它们不吃东西是会死的。这就好像在日据时代,我的爸妈说,没有东西吃了,我们就要吃叶子、吃树根,我们总要适应环境而改变。”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