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9

调查报告显示 本地医学院学生富多贫少 (2009-07-14)

蔡慧玲

  医学院学费高昂,导致修读医科的“穷学生”较少,“富学生”较多。

  《新加坡医疗期刊》(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月前发表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本地医学院内似乎仍存在贫富悬殊的迹象,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医学生所占比例,比全国比例低。而且,只有 10.2%学生获得奖助学金,远比美国的44%来得少,其他学生都必须在毕业后连本带利偿还贷学金。

  目前在新加坡,要成为医生可选择修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杨潞龄医学院,或到国外深造。但由于国外医学奖学金在本地几乎不存在,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而言,留在本地读医科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本地医学院5年的学费超过8万元,加上购买医学仪器和生活费等种种开销,刚毕业的学生还没开始挣钱就已经得背负超过10万元的债务。这或许会导致一些来自中低收入的学生对医学文凭裹足不前。

  意识到医学生的庞大学费压力,杨潞琳医学院副教授丹比亚(Tambyah)、新加坡医药协会副会长黄长彦医生和医学院学生黄秋立针对新加坡医学文凭学费的课题,在2006年底向735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1.9%的医学生家庭收入少过3000元。这个比例低于全国比例。在平均家庭收入4950元的新加坡,共有32.3%的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下。相反的,有34.1%的医学生来自总收入超过7000元的家庭,这比全国的28.8%来得高。

  虽然调查报告并没有追究学生家庭收入组合背后的导因,但研究人员指出,美国和加拿大类似的报告显示,较低学费的课程通常吸引较多低社会收入背景的学生,显示收入低的确可能是阻止本地低收入家庭青年选修医科的其中一个原因,值得关注。

  调查人员担心,本地医学生群里缺乏中低收入家庭的代表,造成医生社群中“富多贫少”的现象,可能给本地医疗服务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外国的研究显示,负重债的年轻医生通常不会选择在集体医疗体系服务,而还债的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结婚生子的计划。

应设更多奖助学金助低收入家庭学生

他们因此呼吁,本地为有需要的准医学生设立更多奖助学金,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医学生。

  黄长彦说:“医学院的运作是公共经费支付的,所以医学生(的组合)应该具有社会代表性。”他认为,如果医学院的学费继续增加,而且增幅比全国平均收入快,政府或许应该考虑给予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多援助。

  过去5个学年,本地每年学费一直保持增加趋势。即使在政府津贴后,学生每年必须支付的学费也从1万6200元增加到了1万7520元。

  黄长彦说:“追根究底,问题关键在于国大(医学院)学费和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加的相对步伐。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人会因为负担不起学费而必须放弃医学学位。……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学费对较贫穷的国人而言是负担得起的吗?如果不是,政府和社会必须尽更大的力量,确保穷人可以在本地修读医学学位。”

医学生背景越多元对医疗培训越有利

  虽然医学生无论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大致上都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并会在必要时自我反省,但丹比亚副教授也说,很多顶尖大学注意到,同其他学系相比,医学生背景越多元,对医疗新进的培训就越有利。

  他说:“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一起接受培训,可以让他们了解不同的社会需求。这对将来在本地公共医院服务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但他强调,报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延伸调查,才能够对医学生的家庭背景组合对本地医疗影响作出结论。例如,这次的调查并没有观察来自不同背景的毕业生在一段时间后的专业走向,而这可能是更有效反映学生素质的调查。 

  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言人表示,大学会确保所有符合资格的学生不会因为医学院的学费问题而失去平等的入学机会。学生可以向大学的教育部门申请助学金,包括学费贷款、助学金、半工半读援助计划或教育部助学金等。大学会继续检讨财务援助计划,确保有需要的学生得到恰当的援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