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

如何吸引海外优秀留学生回国 (2009-07-01)

● 潘国驹

思维空间

西方传统的一个特点就是个人主义,以个人的利益功绩为主,和东方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中以家庭、群体为主的理念不一致。新加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要年轻人回国服务,需要做许多工作,未来的前途就要看今天的教育与文化的政策。

  吴作栋资政日前在出席中正中学70周年校庆千人宴上讲话,对优秀留学生不回国的现象表示隐忧。吴资政提出的统计数字的确是相当严重的,很多有4个A或以上好成绩的学生,不争取拿各类的奖学金,因为拿了奖学金必需回国服务。所以,越来越多不被奖学金约束的优秀生不想回国,不欲回国的理由是不同的,有些为了继续科研深造;有些为了创业,在世界各地打拼;更有些在海外成家立业等等。但在这些不同原因之下,隐藏着一个共同点,即爱国观念不深厚,文化传统的根不很扎实!

  我们这里谈谈造成留学生不回国的一些看法:

  首先,学校教育中的公民意识灌输得不够,对爱国意识没有足够的培养,这些当然包括了伦理的教育。

  第二,我们的学生缺乏对历史的认识,尤其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我们立国的功臣,例如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谁是吴庆瑞或韩瑞生,学生也很少知道著名的企业家如陈嘉庚、林义顺、李光前等。吴资政说要饮水思源,这就需要了解政治界、教育界、企业界的先驱人物以及有关的历史,希望当局能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最近宣布将一个地铁站命名为陈嘉庚站就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还有也应该把一些建国功臣列入小学以及中学的教科书中。

  第三,平衡吸引海外新加坡籍人才的政策,当然这是复杂的问题,不容易具体操作。目前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人才回流的现象逐渐明显,也许他们的政策做法值得借鉴。我们在前文也曾经提到给介于30至45岁之间的海外新加坡优秀人才提供多一些机会。我在和一些很优秀的海外新加坡科技人才讨论时,他们说除了为了在西方多做一些科研外也觉得回来拼搏以及升级的机会不是那么吸引人。

  有关当局的确也应该思考亚太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例如为什么香港所有6所大学都聘请本地人或华裔学者为校长,其中包括了新加坡去的黄丽松教授、王赓武教授、台湾受教育的朱经武教授等等,最近英国泰晤士报在评世界大学排名时,港大、香港中大、香港科大就超过新加坡国大或南洋理工大学,这也许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有一些关系。

  第四,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城市,再加上我们建国只有40多年和多元种族的特点,很自然地会比较多地渗入西方文化。西方传统的一个特点就是个人主义,以个人的利益功绩为主,和东方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中以家庭、群体为主的理念不一致。新加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要年轻人回国服务,需要做许多工作,未来的前途就要看今天的教育与文化的政策

如何吸引海外优秀新加坡留学生回国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这里只是个人的肤浅的看法,希望多一些人能讨论这个课题。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