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9

留级制度之我见 (2009-06-30)

● 李凌

  作为一名入行仅半年的小学教师,我教过好、中、差三个不同班级。本地不少邻里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就把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班。第一班自然是年级中的佼佼者,考试成绩好,课堂秩序也无可挑剔。但是到了最后一班,甚至倒数第二班,就有天渊之别了。全班90%以上的学生考试不及格,很多人只考到十分左右。现在的考题类型,选择题占考试总分的一半以上,靠猜都能拿到一些分数。成绩差的学生得到的分数十有八九是靠押宝押到的。看到这样的成绩,我很震惊。真不知他们怎能凭着这样的成绩升到四年级,而且还将继续升到六年级。

  为什么不让他们留级一年,给他们多一点时间打基础,而要让他们年年难过年年过?据说从前是有留级制度的,不知从几时起就完全取消了。教育部基于什么理由取消留级,我不得而知。但凭个人观察,我认为留级制度其实很有必要。

  首先,基础教育强调基础的扎实。程度太过差的学生,留级重学学过的东西,看似浪费时间,但效果却好过盲目升级。好比盖楼房,基础不打好,楼房永远盖不起来。一年又一年地把这些学生往上推,老师推得很吃力,学生也学得很痛苦。

  留级制度的实施,其实也会减少很多教学中的繁琐。为了让如此差距巨大的学生在同一部车子中向前奔,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不同的课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年级有所谓的A课程B课程之分,又有普通和基础之分。与此同时,教学中要分班授课(通常是小班授课),考试时要提供不同的考卷,这就分散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如果让那些极差的学生留级,可以省却同一年级中教授不同水准课程之繁琐。或许我的想法过于简单,但看到学校中为数不少的骨干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些所谓的基础班、EM3班,而这些学生又根本无心向学(因为无论分数多差都可以继续升级),真觉得是无谓的浪费。

  留级制度被废止,或许是考虑到留级的学生会自暴自弃,其实任何制度都会有少数人不能适应。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留级会使这些学生乃至他们的父母感到压力,从而对他们的课业投入更多精力,那么最终会达到一个双赢的结局。反之,学生没有了升级压力,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而且越往高年级升,他们落后的差距越大。越跟不上越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

  或许有人认为留级是浪费教育资源,但我认为,义务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而不是形式上让学生走过场。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让少数达不到升级要求的学生留级,是给他们一个补习的机会,也是对素质教育成果的一种把关,这绝非浪费教育资源。笼统地随班升级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