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在家里讲方言的本地华族家庭显著减少,英语却取代了华语,成为最多年轻家庭的主要用语。
内阁资政李光耀昨天为讲华语运动主持开幕式时引用教育部对小一新生登记时所作的家庭用语调查结果,指出1980年的小一生在家里讲方言的占了六成以上,到了1988年,也就是讲华语运动推行约十年之后,比例已降至一成以下,而自2001年以来,来自讲方言家庭的小一生人数已占不到2%。这显示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子女着重学习英语和华语。
他说,就如《联合早报》在本月9日发表的社论中所说的,讲华语运动目前的首要挑战不是鼓励原本讲方言的家庭改讲华语,而是鼓励原本跟孩子讲英语的家长多讲华语,为孩子日后学习华语及掌握华文打好基础。
李资政为此呼吁家长趁子女还小时,认清学习哪种语文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最为有利。他说,英文是政府的行政语文和国际商界所用的语文,同时也是世界语文,而华文则是接触有13亿人口,而且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并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宝贵语文资产。学习这两种语文,将让他们的孩子获益不浅。
然而,他指出要同时学好英文和华文并不容易。在美国顶尖通识大学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任教的国际知名汉学家顾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也从事教导美国外交官学习华文的工作。他写道:“以美国政府的语言培训机构的经验,证实训练一个人掌握达到专业水准的华文所需的时间,比训练他学习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所需的时间要长三倍。”
因此,李资政认为本地小孩要同时兼顾英文和华文这两种截然不同语文的学习已经非常不易,如果还要他们学习方言,只会耗掉原可用来学习英文和华文的时间和精力,并增加孩子们的负担。由于方言的词汇、发音及句子结构都跟华语和英语有别,学习方言也会对他们学习英语和华语造成干扰。
不要花时间
教孩子讲方言
新加坡是个普遍讲英语的社会,孩子不乏锻炼英语的机会,李资政因此鼓励能讲一口流利华语的家长多在家里跟孩子讲华语,并且呼吁他们不要花时间教孩子讲方言。一名学者针对在美国出生的华族学生进行的研究,就发现一旦英语成为家庭的主要用语,华裔的后代就学不好华语。如果孩子在家里是跟家长说华语,他们在高中或大学里就能轻易地学好华文。但是,如果在家里只跟家长说英语的华裔学生,也会和白人同学一样觉得华文难学。
23.3.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我很同意作者的想法。现代的学生讲英文多国讲华问。渐渐的,英语便取代换文,成为多年轻家庭的主要沟通语言。
造成年轻人不讲华文的原应有以下几种。从学校方面来看,很多科目多是英文为主要语言。因此,很多家长与学生多比较重视英文多国华文。从家庭方面来看,很多家长都讲英文,孩子有样学样,结果日后只讲英文。
如果有越来越多人讲英文并忽略花纹,华人将会失去华人的根本。更严重的事,很多像华文记者这种工作并没有人会去做,很多人并会失去工作。
我们要鼓励大家多讲华文,并同时掌握好英文,为以后的将来打好基础。
李清泉(14)3i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