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9

移民处处 (2009-03-14)

● 白士德

  不管你知不知道人数有多少,但是在日常生活和业务中,你一定会跟外来移民,包括永久居民和新公民接触。尽管每当经济衰退时,就会有人开始抱怨新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要求政府规定雇主如果要裁员,应该先裁掉外来移民,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移民。

  其实,这就跟有些人指男性是一家之主,他们不是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雇主要裁员,就应该先裁女职员的说法如出一辙,两者同样都行不通。现在的家庭,尤其是年轻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双薪”的,夫妇俩的收入相近,对家庭都同样重要,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一旦被公司裁掉,对家庭收入的影响都很大,其中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还不起购屋分期付款。

  尽管经济师和各种各样的分析报告都对今年的失业率和裁员人数作出不同的预测,而今年第一季度的裁员人数也可能多达一万名,但是全国职工总会所记录的职位空缺,仍有超过一万份,这显示本地劳动市场上仍有不少的职位有待填补。

  新加坡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怎么能创造那么多工作呢?一句话说完,就是经济发展,而经济要能够发展,单靠本地工人绝对不够。因此,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们今天有工作做,就全靠外国工人和外来人才为我们的劳动市场壮大声势,让外国投资者在没有人手短缺、工资高涨这样的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放胆前来投资。

  当人人都在担心自己工作保不住的此刻,谈外来人才和外国工人的贡献似乎有点“政治不正确”,但是国人看来也已经渐渐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政府与工运领导人在同民众对话时,总是有人有如播放过门音乐般,提出外来工人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他们心中所等待的其实都是一样的答案,那就是就算经济衰退再严重,新加坡还是少不了这些“外援”。

  据国家人口秘书处所发表的截至去年六月的人口统计报告,包括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在内,新加坡的人口已超过480万,这主要是因为非居民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三倍,达到120万,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每年的增幅平均达四五个百分点,其中2007 年和2008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两位数。

  所谓的非居民人口,指的就是持有工作准证、就业准证、长期社交访问准证、学生证、直系亲属证的外国人,当中有近百万投入新加坡的劳动大军。然而,新加坡对外国人是否有吸引力,还是取决于经济表现。

  我国趁过去几年全球市场需求强劲的时候抓紧机会,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大量引进外国工人,否则经济增长就会受制于人力短缺。反过来说,就因为我们向外国人才和工人打开门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本地工人得益于经济增长,加上雇主雇用外来工人对本地工人的比例有个顶限,本地工人的工作也相对有了保障。

  前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新增工作增加不少,单是2006年和2007年就分别增加了17万6000份和23万6600份,当中超过一半是靠外国人填补。目前在本地近300万就业人口当中,就有超过三成是外国人。当眼前有许多工厂因需求减少,人力过剩,而一批接一批地把外来工人送回国时,对本地工人的保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所以,尽管放眼四周,移民处处,我们的社会虽然不时有人会轻声发出担心外国工人抢走饭碗的怨言,却不像其他发达国家的民众那样,大声抗议政府打开门户,让外国工人进来。这也使我们的社会在面临经济衰退时,仍然保持和谐。

  国际权威政经杂志《经济学家》曾把新加坡誉为“以发展中国家的速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我们制造工作机会的速度之快,秘诀就在于善加利用外来人才来壮大本土的人力队伍。

  我们也别忘记,每一名外来人才或外国工人被吸引到新加坡,对国内生产总值必然也作出一定的贡献,并使我们的经济更具韧性。此刻,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还是仍然在这里生活的外国人,不管是永久居民还是新公民,都应该如内阁资政李光耀所呼吁的那样,彼此齐心协力,一起去适应改变中的世界经济,而不是对任何一方发出怨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