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9

培养本土的艺术家 (2009-03-02)

● 李承璋

  据报载,我国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李文献亲自登门,授予中国画坛泰斗吴冠中2008年度文物捐献奖,这是新加坡部长首次到海外为捐献者授奖,表达了我国对吴先生的感激与敬意。对画家来说,这个奖项的意义,不仅是画家本身的荣誉,也是对新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肯定与赞赏。

  吴冠中说:“我一辈子的努力就是希望找到人类共同的感情……在艺术与感情世界里,不存在国界的区别。”这番话不仅表达画家豁达的胸怀,也道出艺术创作没有国界、民族和语言的区别,它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一条明确的创作道路。画家也好,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甚至文学家等,只要你抱着大同世界的观念来进行创作,你的作品不再限于小我或某一区域的范围,总有一天会被世界认同。

  画家把他的心血捐献出来了,我们在接受这批价值超过7千万新元的画作时,该如何发扬画家的精神和超凡的艺术成就?

  李文献部长说:“您(指吴冠中)的慷慨捐献,让新加坡朝向成为国际艺术都会的梦想更迈进了好几步”。换言之,我们在打造“经济强国”的前提下,也在努力塑造一个“国际艺术都会”的形象。如何让经济与文化保持平行发展,看来是个具挑战性的课题。

  当然,新加坡要成为一个“国际艺术都会”,单靠外国艺术家捐献仍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培养本土的艺术家,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新加坡虽然不大,却也拥有一批具有潜质的艺术家(包括作家),国际艺术都会意味着我们要有一个艺术创作与鉴赏的氛围,更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能激发国人追求艺术的审美观,参予艺术活动,能提升国人的文化素质,以达到优雅社会的水平。

  海外的艺术捐献是宝贵的,能提高本土的艺术创作水平,两者之间应是平行的,当然以吴冠中的名气和艺术成就,是有足够条件吸引人们(包括游客)前往美术馆。在吴冠中永久展厅开幕之后,我们不妨想一想,什么时候,本土的艺术家(包括作家)能得到这样的礼遇和殊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