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9

师生关系 界线在哪里? (2009-02-17)

● 赖诗琳

  黄女士(48岁)的女儿念书时,经常向她提起学校一位和蔼可亲的体育年轻男教师。当时,黄女士的女儿还是个中学生。女儿碰到一个有责任感又在各方面能与学生沟通的老师,黄女士自然对这位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

  直到有一天,女儿告诉她,那位老师发简讯约她和另外一名女同学去游泳。当时,母女倆第一反应是:这个老师很古怪,他是不是别有居心?

  黄女士说:“虽然是体育老师,他约女学生去游泳,难免让我心里不舒服。况且,第一次邀学生出去,就是去游泳,我想,谁都会觉得有点不妥。”

  为了不要把事情闹大,加上那位男老师并没有明确地触犯任何法律,黄女士只能教女儿拒绝和回避男老师发送的邀约简讯。

  之后,女儿和朋友在学校碰到那位老师时,两人都若无其事,但与他的关系已不再像从前那么友善了。

  为了保护女儿,黄女士不愿意公开自己和女儿的姓名。

  教师的行为、师生之间的友善关系存有一些灰色地带,在这个灰色地带游走,如何衡量彼此是否越界,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似乎不同。

  大多数的家长像黄女士一样,认为身为师长就应该树立好榜样,不应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或单独与学生出门。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时代不同了,与学生建立课堂之外的感情,是无可厚非的。

教育部:教师应专业地与学生沟通

  教育部在回答本报询问时表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非常专业地与学生沟通。教师仍可以在遵守职业操守的情况下,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本报通过电邮向100名年龄在15到50岁的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表示教师除了传授学术知识,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与教育部的立场相同。

   但是,现在师生之间的沟通比以前复杂,管道也更多样化,师生间的关系也出现一些灰色地带。以前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主要是功课方面的问题,随着学生越来越早 熟,而老师越来越年轻,师生之间的隔阂小了,沟通的范围也就大了。有37.2%的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交友方面碰到的问题,93.6%的师生交换了 Facebook等社交网联络,83%的师生有彼此的手机号码,可以随时联络。

  当师生不再只是长辈和小辈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产 生了微妙的变化,现代人对教师的行为也更加宽容了。比如说,只有46.8%的人无法接受教师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比基尼照片、只有40%的受访者不能接受教师 抽烟喝酒,绝大部分受访者能接受教师上夜店或者在博客上发表具有争议性的言论。

科技公开私人空间 师生关系复杂化

  教师行为越界的案例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因为科技和新媒体的发展让现代人把很多私人空间公开,教师的行为变得透明。比如说,师生间交换手机和Facebook联系,师生关系多了友情,少了“长幼有序”的伦理。

  南洋小学校长王梅凤表示,学校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是否应该公开手机号码。

  “要不要把手机号码给学生或家长由老师自己决定,只要他们觉得自在就好。”王校长认为,大家有彼此的联络号码未必是坏事,发生紧急事故大家联络起来比较方便。

王校长说:“一些家长工作忙碌。学生有心事,下课后打手机向老师倾诉也不错,我相信老师自己有分寸。”

  美廉初院高一生王会琪(17岁)也不觉得师生交换手机号码或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联络有什么不妥。王会琪说:“通过Facebook看老师的生活照可以让我看到老师轻松的另一面,减少师生间的隔阂。”

  不过,王会琪仍坚持只和老师谈论课业相关的话题,例如升学决定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问题。王会琪曾到击剑老师的家作客,但也是因为受升学问题困扰,去寻求老师的意见。

  “击剑老师的太太也是我的击剑老师,当时妈妈也陪我一起到老师家听他的意见。”

  只要不是单独在男教师家过夜,王会琪觉得如果是因为课业问题,场合也恰当,她能接受学生上老师家。她也认为,有必要时教师不妨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学生分清界线。

  教师上夜店、说脏话等行为,对王会琪来说这是个人操守问题,不是职业操守问题。她认为,下课以后,教师可以做回自己,不管是艺人还是教师,满口脏话,别人对他的印象肯定会减分,教师要骂脏话,他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年长与年轻教师 看法不同

  这一点,年长的教师和年轻的教师看法不同。退休小学教师卢惠娥(64岁)觉得,身为教师就应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形象,不能有丝毫的不检点。据卢惠娥观察,她认为现在的年轻教师大多比较敢怒敢言,与以年的教师有所不同。

  “无论哪个年代的教师都得扮演多重角色。以前,我不只是教师,学生哭闹时我是妈妈;学生受伤时,我是护士。师生间界线划分得很清楚。”

卢惠娥坚定地说:“不论哪个年代的学生都应该尊重老师。同样的,不论哪个年代的老师都应该是学生的好榜样。如果教师认为下课后上夜店、穿着性感没有问题,那他们应该考虑转行。”

  27岁的初院教师洪凤伶则认为,只要不伤害任何人,教师上夜店、抽烟喝酒应该不是问题。

  洪凤伶说:“这和染发差不多,有些事不是不能做,是要到某个年龄才适合做。关键是老师如何向学生解释、说明这点。”

校长:教师不能只扮演朋友角色

  受访的校长和教师异口同声认为,即使与学生关系友好,教师不可能只扮演朋友的角色。

  德明政府中学校长孙振炜(38岁)认为,年轻校长、教师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年轻也可以严肃。只要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有问题时,自然比较愿意来找你。

  南洋小学校长王梅凤认为,师生年龄差距小也许会令一些教师很难拿捏“平易近人”与“长幼有序”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一些年轻教师必经的学习过程。

  她说:“朋友说的话,学生可以选择不听,但老师说的话,他肯定要听进去。这就是老师和朋友不同的地方。”

  王校长说,学生到了小五小六也许希望老师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但这些学生也只是大孩子,仍需要长辈的引导,而这就是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而教师其中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初院教师洪凤伶也认为,老师不能只是朋友。“朋友不用教导对方什么是对的,也不用因对方的行为负起任何责任。身为老师,你就有这样的责任。”

这名年轻教师入行大约三年,她表示很多时候自己也在学习如何拿捏。洪凤伶说:“以前念书时,会觉得与老师有距离感。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比较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

心理学家:各方尺度不同扩大模糊地带

   潜能开发中心总裁兼顾问心理学家周美伶博士在谈到现代师生关系时认为,新媒体的普及促使我们有很多私人空间吸收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衡量道德和价值观 时,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都不同。而我们的社会虽有道德界线,但缺少一个强制和监督社会个体的机制,结果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

  因为大家的尺度不同,教师和家长很难知道学生或者孩子的尺度到哪里,很多时候学生自己也很模糊。

  尽管道德与价值观界线看似很模糊,周美伶博士认为,还是能在这模糊之中找到一个共同点。互相沟通和聆听、个人反思与自我了解非常重要。

   谈到32岁小学女教师和15岁学生发生关系的个案,周美伶博士说,学校原本是个学习的地方,教师原来扮演的是引导、教导学生的角色。师生其中一人越界会 直接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其中一方也会陷入双重身份的困难。而社会也不能接受这种关系,因为双方的年龄、心智和认识都有很大的差距。

  周美伶博士说:“社会逐渐开始接受姐弟恋,父女恋也较容易被接受,因为社会可以了解有年龄的男人也许渴望与年轻女生交往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但母子恋还是一大禁忌。

  人们一般觉得成人的思想会比较成熟,懂得判断什么样的感情是可以接受的。而女教师的年龄是男学生的一倍,他们的智力、性格也未必相近,社会对他们的关系难免有很多疑问。”

  周博士说,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越了界,不仅抵触社会规范,也破坏学习的氛围,这是社会所不容的。

1 comment:

Emperor said...

读了这片文章,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应该有个明确的界线。同学们去学校的目的是从老师学新的知识并没有其他的原因。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个好关系,可是不应该像朋友一样呢么亲密。根据那则新闻,一位男体育老师约两位女同学去游泳。那位女生的父母便心里不舒服, 觉得有点不妥。这件事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更加疏远因为那位女学生开始躲避那位体育老师。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学生就不能专心上课因为他们会感到害羞。因此他们的学业成绩可能会一落千丈,辜负父母的要求。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不应该越过那个界线。是的老师应该付出多一点时间帮忙有困难的学生,可是除了学习方面之外,我个人认为学生不应该把老师当成朋友呢么亲。而老师也不应该常常约学生出去。